黑料网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学院黑料网 - 科学研究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中国交通报】江河、周小平:系统推进低空经济安全监管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11-24 点击: 分享到:

黑料网

低空经济凭借多元场景、技术融合、创新密集、产业链长等特点,已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生态、核、太空、深海、极地、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作为新兴产业,我国低空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传统空域管理、飞行、公共、数据等方面的安全挑战。跨越这些“坎”,系统推进低空经济安全监管现代化是关键所在。

构建与产业发展适配的新型监管体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我国低空经济安全监管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多重挑战。

政策法规方面,针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的商业化运营责任划分仍显模糊,G类、W类非管制空域利用率不足,团体标准缺乏强制约束力。技术支撑层面,传统监测手段感知与反制能力较为薄弱,通信导航系统面临网络攻击风险。监管机制方面,军地民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不足,人才储备缺口突出,航空技术与安全监管复合型人才匮乏。

推进低空经济安全监管现代化,核心在于构建与产业发展适配的新型监管体系:理念上从“管得住”转向“管得好”,标准上从“滞后缺失”转向“适度前瞻”,机制上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高效”,技术上从“传统人工”转向“智慧赋能”,治理上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共治”,实现保障安全、促进发展和规范秩序的有机统一。

军地民协同分级分类管理

推进低空经济安全监管现代化,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平衡审慎监管与包容创新,构建军地民协同、分级分类管理、技术赋能增效的安全监管新体系。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构建法治化监管框架。一是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低空经济领域立法进程,构建涵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四级规范体系。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安全监管条例,明确监管主体、权责边界和处罚标准,为低空经济安全监管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支撑。二是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从研发到报废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完善适航审定标准,强化电池、飞控等核心部件强制性认证。推行航空器电子身份标志和销售实名制,建立缺陷召回和报废标准,实现源头可溯、风险可控。三是优化空域资源配置。落实《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实行差异化管控。在重点区域严格审批监管,在G类空域推行“备案制+负面清单”管理,在W类空域细分高度层级,通过电子围栏实现精准管控。构建干线、支线和末端航线三级网络,培育建设示范场景,提升空域利用效率。

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一是推进数据共享融合。建设国家级低空经济数据共享平台,明确军方、民航、公安、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清单,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飞行数据存证,利用大数据开展流量预测和风险评估,打破“信息孤岛”。二是加快监管技术创新。设立低空安全监管技术专项资金,支持感知避障、故障诊断、空域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低空飞行数据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信号干扰,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统筹推进起降场、智联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依托5G、北斗等技术构建高精度定位网络。合理部署气象监测站,建设测试场和验证中心,培育飞行服务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创新监管机制,提升协同监管效能。一是构建协同管理架构。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低空协同管理机构,统筹空域规划和跨领域协调。完善军地民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动态优化空域使用方案,提升管理效能。二是推行“一网通办”模式。建设全国统一的低空经济安全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集实名登记、计划审批、实时监控等功能于一体,提供飞行计划定制、应急支援等全链条服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风险预测,实现智能预警和精准管控。三是强化应急和责任追究。完善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发多元化保险产品,形成风险分担和安全激励双重机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方共治机制。一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依托高校、职校和企业资源,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培育兼具技术、管理、法律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完善关键岗位人员强制培训与考核认证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低空经济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制定、技能培训和纠纷调解。鼓励企业组建自律联盟,制定行业公约,规范飞行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普及低空飞行安全知识。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

(作者:江河 黑料网 教授,周小平 甘肃省庆阳市交通基建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原文刊登于《中国交通报》2025年11月21日

报道链接://www.zgjtb.com/zhuanti/2025-11/21/content_494394.html

学校黑料网 数据库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 网站地图